衛肯健康誌

2024/06/27
相隔12年 台灣再現食腦蟲 感染致死率達97%!




2023年8月,國內新北市一名30多歲的女子到室內親水設施玩水後出現發燒、畏寒、頭痛、頸部疼痛抽搐就醫,後續病程進展快速,在發病1週內仍搶救無效,採集檢體送疾管署實驗室檢驗,確認為「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(Naegleria fowleri)」感染所導致的腦膜腦炎。

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俗稱「食腦蟲」,這是台灣相隔12年,再次出現因感染食腦蟲死亡的案例,致死率高達97%,不可不慎。



什麼是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?
衛福部疾管署公布,內格里阿米巴為環境中自由營生的單細胞阿米巴原蟲,有40多種,其中只有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(食腦蟲)會感染人類。


感染的途徑有哪些?
僅由鼻腔傳染,感染源為受汙染的水源,如游泳池、湖泊。當人進行游泳、潛水、跳水等與水有關等活動,蟲體由鼻腔進入人體後,透過嗅覺神經(Nervus olfactorius)進到大腦而引發腦膜炎。

不會經由口服途徑傳染,因此喝到含有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的水不會被感染,目前沒有經由水蒸氣或飛沫感染的報告,人與人之間也不可能傳播。包括器官移植。


食腦蟲喜好的生長環境
喜好溫暖環境,在溫暖水域中會大量繁殖,主要棲息於淡水中,包括湖泊、河川、溫泉水、工廠排出的溫水、含氯量不足的游泳池水、熱水器及土壤中都有發現其蹤跡。46度是生長最快速的環境,隨著全球暖化,全球發生率有上升趨勢。

含鹽量較高的海水尚未有檢出案例。



食腦蟲發病進程極快
如果含有食腦蟲的水從鼻腔進入大腦,就會引起稱為原發性阿米巴膜腦炎(primary amebic meningoencephalitis,PAM)的感染。每年的PAM案例不多,但是致死率極高。

PAM的初期症狀可能有頭痛、發燒、噁心、嘔吐,之後出現頸部僵硬、意識改變、抽搐、喪失平衡感、昏迷等腦炎症狀。潛伏期約1-7天,平均為5天,PAM的病程進展迅速,大多數會在症狀出現後 1 至 18 天內死亡。


如何確定感染食腦蟲
實驗室檢驗藉由採集腦脊髓液,利用已經建立的分子生物學技術,如PCR,進行病原體檢測。


食腦蟲引起的腦部感染非常罕見,卻很致命
美國CDC公布指出,自1962年至2021年,美國154起感染案例中僅有4人倖存,而全球70億人中,僅出現200多例案例。美國154例感染食腦蟲,其中只有4人存活。以此數據推估,致死率高達約97%。



治療策略
傳統藥物包括抗黴菌藥物、紅黴素、利福平、類固醇療效不佳,治療僅有1位倖存者,死亡率高達99%。
CDC公布目前僅有一款最新藥物米替福新(Miltefosine)證明可以在實驗室殺死食腦蟲,美國過去這4名倖存者中,有3人正是透過該藥物進行治療。



治療的曙光 米替福新
此藥早期用於研發對抗乳癌,後來發現對於一些原蟲有效,2016年通過美國食藥署核准,然而台灣目前沒有此藥。
米替福新能夠通過人體的血腦屏障,在腦中達到較高的濃度。2013年以來,有3名倖存兒童接受治療後存活,美國已有20幾家醫院常規備有該藥物。


預防措施
1. 人工水域維持水中自由有效餘氯在1 mg/L以上,即可有效抑制。
2. 跳入或潛入淡水中,請摀住鼻子或戴上鼻夾。
3. 戲水或泡溫泉等活動時,應避免水進入鼻腔,或避免將頭部浸泡於水中,
4. 沖洗鼻竇或清潔鼻道時,請使用蒸餾水或煮沸的自來水。